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乡村治理:看发达国家如何C位出道
乡村治理:看发达国家如何C位出道
 
 

 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治理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这些乡村治理模式尽管类型多样、特点各异,但是其都发挥了政府部门、农民协会、乡村精英、普通村民、城市、企业、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的功能作用和内在价值,充分体现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思路,从而实现了乡村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走完西方主流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城乡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巨大落差与不平衡。那发达国家的乡村振兴又是怎么做的呢?乡村是如何在发达国家与城市相和谐的存在的呢?今天的一起来看看关于乡村治理,发达国家的C位引领之道。

 

加拿大

农村协作伙伴计划

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

 

伙伴协作型模式是指在互相交流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共同致力于乡村善治目标的实现,以加拿大的农村计划最为典型。加拿大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存在着城乡之间贫富分化的情况。

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提升乡村社会的活力,加拿大政府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治理以及村民的就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力度。


加拿大伙伴型乡村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农村工作小组支持和解决乡村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第二、建立农村对话机制,定期举办农村会议、交流学习、在线讨论等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民众排忧解难;

第三、构建农村透镜机制,使各级政府部门官员站在村民立场上,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推动和组织不同主题的农村项目,激发企业和个人到农村创业的激情;

第五、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站,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专家指导建议。通过农村协作计划的实行,政府成了维护村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好伙伴,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加拿大 生态环境型经验总结 

伙伴协作型模式改变了以往政府高高在上的形象,政府通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村民形成了新型的合作伙伴,积极帮助农民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快速实现。伙伴协作型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平衡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

 

瑞士

 生态环境型乡村建设

瑞士,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吸引力

 

生态环境型模式是指政府在乡村建设中,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特色的乡村风光以及便利的交通设施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增值发展,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其中瑞士的乡村建设最为典型。随着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士的农村和农民不断减少,但是瑞士政府依旧将乡村发展作为推动国家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繁荣。

从瑞士政府对于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上来看,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瑞士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农业发放资金补助,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帮助其改善农村环境。

 

瑞士田园风光增加休闲旅游收益

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政府为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活动场所以及修建天然气管道、增设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政府对乡村的持续性改造下,使得村庄风景优美,生机盎然;乡村静谧,环境舒适宜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并且交通便利。

 

现阶段,瑞士的乡村将农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以环境优美著称,有着独具特色的田野风光,因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和户外旅行的好去处。

瑞士 生态环境型经验总结

生态环境型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生态环境型模式在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及乡村建设已经达到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比较适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样板。

 

美国

城乡共生型乡村小城镇建设

美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

 

城乡共生型模式以遵循城乡互惠共生为原则,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策略来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局面,以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为典型。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非常推崇通过小城镇建设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

美国小城镇建设带动乡村发展

治理策略背景: 20世纪初,美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中心过度拥挤,导致许多中产阶级向城市郊区迁移,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再加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小城镇功能设施的齐全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进一步助推了小城镇的成长和发展。美国小城镇的发展与政府推行的小城镇建设政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60年,美国推行的“示范城市”试验计划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大城市的人口分流来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上,美国政府非常强调富有个性化功能的打造,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注重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的多重目标。

 

小城镇有着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能够对全镇的经济社会进行统筹监管,保证小城镇发展的有序与稳定。由于美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因此,美国小城镇建设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村的发展。

美国 城乡共生型经验总结

城乡共生型模式产生于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多见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以农村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发达的城乡交通条件为基础,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在城乡共生模式下,政府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乡村生态、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

 

德国

循序渐进型村庄更新

村庄更新是一项长期社会实践工作

 

德国循序渐进型模式是将乡村治理看做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这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调整,对农村改革进行规范和引导,逐渐地将乡村推向发展与繁荣,以德国的村庄更新为典型。

德国的乡村治理起步于20世纪初期,其中对于村庄更新是政府改善农村社会的主要方式,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德国村庄更新发展不同阶段

1936年,政府通过实施《帝国土地改革法》,由此开始对乡村的农地建设、生产用地以及荒废地进行合理规划。


1954年,村庄更新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在《土地整理法》中政府将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作为村庄更新的重要任务。在此之后,德国的巴登威滕堡州、巴伐利亚州都陆续出台了村庄更新的发展计划。


1976年,德国在总结原有村庄更新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到修订的《土地整理法》,而且试图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优势来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善。  


德国的乡村治理起步于20世纪初期,其中对于村庄更新是政府改善农村社会的主要方式,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庄更新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的重要地位,实现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村庄更新的周期虽然漫长,但是所发挥的价值和起到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对于乡村治理来说,这种对村庄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更能使农村保持活力和特色。

德国村庄更新经验总结 

循序渐进型模式是针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不断调适现行的乡村治理目标、方式和手段,以求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循序渐进型的乡村治理模式下,政府通过宏观上的规划制定和综合管理,依靠制度文本和法律框架促进农村社会的有序发展。

 


荷兰
 
精简集约型农地整理
 

土地与乡村资源匮乏下成长起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大国

精简集约型模式是指在国土面积不大、乡村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荷兰的农地整理为代表。

 

荷兰的国土面积仅为4万多平方公里,却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这样的成就和荷兰乡村实行的精简集约型的农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荷兰《土地整理法》与《空间规划法》的重要贡献

早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政府就颁布实行了《土地整理法》,明确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各项职责和乡村发展的基本策略。在此之后通过的《空间规划法》对乡村社会的农地整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乡村的每一块土地使用都必须符合法案条文。

 

1970年以后,荷兰政府重新审视了农地整理的目标,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避免和减少农地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从荷兰农地整理推行的发展方向来看,政府已经改变了过去单方面只强调农业发展的单一路径,而转向多目标体系的乡村建设。

 

譬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提高自然环境景观的质量;合法规划农地利用,推进乡村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变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需求等。通过农地整理,荷兰的乡村不仅环境良好、景观美丽,而且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日益优越。

荷兰 土地整理经验总结 

精简集约型模式是国家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通过对乡村的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达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精简集约型模式运作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村庄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法国

综合发展型农村改革

一体化农业+领土整治

 

综合发展型模式是指以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为核心,通过农村建设的集中化、专业化以及大型化方式,推动乡村的综合发展,以法国的农村改革为典型。法国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既是一个工业强国,又是一个农业富国。法国只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这主要是缘于法国政府采取了适宜的发展策略,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改革。法国农村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发展一体化农业”+开展领土整治。

所谓“一体化农业”,就是在生产专业化和协调基础上,由工商业资本家与农场主通过控股或缔结合同等形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方式,把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工业、商业、运输、信贷等部门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

实行“一体化农业”能够将农业和其余相关部门集合起来,通过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带动农业建设,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

 

二是开展领土整治,通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加快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法国在进行农业一体化改革和开展领土整治工作中,政府都非常强调应用财政扶持、技术保障以及教育培训等综合的方式来支持乡村建设,助推乡村社会的善治。这些措施最终能够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使得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速度、经济水平和预期目标趋于平衡。

法国 生态环境型经验总结

综合发展型模式是在国家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的精神下,通过有效协同的方式,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很好地整合了社会中各个部门的优势资源,使其共同致力于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综合发展型模式非常强调完善的合作机制,以融合和互促的手段建设利益共同体,形成工农共同发展的良性经济循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实现。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思考

(一)确立有限政府的原则,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从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经典模式来看,政府在农村公共事务中主要承担着为乡村社会制定法律法规和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两大职能。我国政府实现乡村社会的良善治理,迫切需要从当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转变为“有限政府”模式,有限政府是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正确角色定位,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强化问责制度、发挥乡村社会组织作用以及实现乡村社会的整体性治理。只有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农村社会组织、乡村宗族、村民群体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作用,才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提高村民的主体地位,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当前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中,我们需要确立农民的主体性,提高村民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以此完善和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当前农民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乡村的建设中去,为创造繁荣富强的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主体性的获得除了需要其自身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培养民主意识、自觉履行好村民的权力与义务外,还需要政府部门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参与机制、决策机制等,切实维护和实现农民的利益,最终促进乡村的健康发展。

(三)充分依托和发挥农民协会作用,实现乡村治理的整体效益

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成功实践证明,其之所以能够推动乡村社会的繁荣,取得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益,离不开农民协会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们提倡建立的农民协会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会,也不是建国初期的传统农协,而是以“农有、农治、农享”为原则,在以属地主义为组织体系和议行分立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民共同体。在构建我国乡村治理模式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到农民协会的作用,依托和发挥好农民协会的力量,将农协建设成为表达和实现农民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组织,以此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实现乡村治理的整体效益。

(四)调动城市、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共同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建设

国外多中心的乡村治理模式表明,乡村社会的善治除了需要发挥好政府机构、村民群体和农民协会的作用外,还需要充分调动城市、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乡村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这方面在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中是极其缺乏的。因此,现阶段在构建我国乡村治理模式中,尤其要积极调动城市、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共同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建设。

具体做法上

首先,通过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城乡互利合作的模式,以此发展和壮大农村的经济实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其次,高等院校是培训教育农民的有效平台,推动学校制定各种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讲座报告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传统小农意识的束缚。

再次,政府推动和鼓励大型企业在乡村兴办各类项目、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农民就业、创业开拓新渠道,创造新机会,防止村民大量外流出现“富人转村、能人弃村、穷人留村”的现象,并且企业应通过创新农业运营模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致力于农村新型生产结构的形成,以此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最后,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保险公司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经济资源,因地制宜地发挥功能优势,实现乡村社会的稳定有序。在此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社会的优质发展。

 免责声明:东方创美网站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分享和交流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和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注明作者,我们不再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案例分类
农旅融合 乡村振兴 文旅文创 亲子研学 景区升级
电话:(86)400-066-1218
手机: 13720055250(胡经理)
邮箱:ocb@ocbbj.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北三环第三置业大厦A座7层
网址:http://www.ocbbj.com
京ICP备 11007161号 Oriental Create Beauty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