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干货贴 | 乡村大学实操指南!
干货贴 | 乡村大学实操指南!
 
 

 

 

 


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 人才是关键。从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领头雁” , 到引领千万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 ; 从严选干部队伍到吸引人才返乡;从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突击队” , 到带动农业高技能人才提升……近年来 , 各地不断通过探索乡村大学途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叫响农业农村人才品牌 , 日益壮大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 正在成为乡村转型崛起的源头活水。

     


 

 

 

 

如何吸引人才到农村,如何培养农村的本地人才 , 如何才能留住人才 , 是农村振兴行动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 各地也在纷纷摸索实操经验,培养乡村人才,推出各项措施吸引人才回归农村。

 

 

 

 

1、罗定经验

 

 

 

年来,罗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动各类人才“上山下乡”、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扶持政策不断创新,外出优秀人才回报家乡、回乡创业任职的格局逐步形成并得到巩固。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锻造产业新动力

作为实现振兴战略的主体力量,农民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观念基础对罗定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效至关重要。近年来,罗定市在大力推进稻米、南药等特色农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培育新型职业农业,推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

被罗定稻米界称为“米痴”的陈炳佳,回乡创立了从事优质稻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米业公司,是位从草根族起家的典型新型职业农民。只要市面上看到一种新米,他就会买回来试煲试食去研究。随着罗定稻米及稻米节庆文化的全面发展,当地涌现出多个知名品牌大米,“罗定稻米”也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随着近几年国内迎来消费升级的趋势,该米厂不断引进人才、投入研发,除种苗优质外,采用云数据、物联网技术对每一块田地从育秧、管理、收获、加工实行标准化的实时管理,保证品质的同时在品牌之中加入“农耕文化”、“北纬22度”等概念及地理标识元素,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整体区域产业形象。

 

和陈炳佳一样,肖庆强在外地摸爬滚打多年后回到罗定,也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他回到家乡罗定龙湾镇探索农业种植。村里成立罗定市百草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吸收龙湾镇的贫困户入了合作社,主要从事南药育苗和南药种植。贫困户可向合作社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生产资金。通过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种植药企需求高、价值高的药材品种,合作社按“保底价”回收产品,实行“底价包销”。

 

 

罗定稻米

从2016年开始,龙湾镇与百草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打造的万亩南药种植基地,发展林下种植南药1.3万亩,在省道S352线两旁打造了一条“十里南药长廊”,以发展特色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此外,罗定还注重把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紧密结合起来,将大批创业青年培养成新型的职业农民,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严选干部队伍 党员充当模范

罗定市严抓三级换届,选优配强干部。在镇村换届中,均呈现出女干部当选率高、年龄和学历结构优化程度高、干部整体素质高等特点。


“罗定榃滨镇肉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员的支持。”全镇13个村党支部通过先前设立的党员工作坊,选取了村内党性强、劳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一定致富技能的党员作为党员中心户,引领群众发展扶贫产业。

 

“会不会对山林造成破坏?”在肉桂主题公园建设中和山林租赁项目上,不少村民持观望态度。为打消群众顾虑,各村党员中心户带头与企事业签订合同,并深入群众家中,逐项解释合同条款,解除疑惑,使肉桂景观林带、肉桂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此外,党员中心户积极主动向外界学习肉桂种植、管理的最新技术,动员周边群众开垦荒地,拓宽扩大肉桂种植面积。党员中心户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计划培训300名村干部大学生

 

 

 

村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直接人,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实施的效果。罗定每年对现职村(社区)“两委”干部至少进行一次全员轮训,计划到2022年新培养至少300名村干部大学生,并持续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利用罗定职业学院等教育资源培养村干部大学生。

 

 

为提高积极性,罗定探索完善激励措施。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健全激励机制,在党内表彰、评先评优、选举“两代表一委员”时优先考虑;拓宽出路,每年在县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时拿出一定名额向其倾斜,录用后带编带职回村(社区)工作。


此外,罗定各地村“两委”组织党员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充分体现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中。如开展“大众创业”党员帮富带富活动,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做法,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党员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安排至少1个政治硬、作风好、能力强的党员作为党员中心户,指定联系5-10户群众家庭,通过传授创业经验、推介创业项目等措施,带动所联系的群众科学创业;开展社风民风主题教育活动,农村党员带头组织宣讲宣传,积极参与打击涉黑涉恶涉乱等行为,以党风促乡风带民风。

 

同时,还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办农民夜校、办好新时代党群讲习所等,对农村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实体培训,全方位提高其服务能力。

 

 

 

 

 

 

 


创新制度 吸引人才返乡

 

 

 

 

 

 


除培育本土人才外,还要吸引外来人才到农村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罗定草拟了《罗定市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和《罗定市柔性引才暂行办法》,为引进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罗定还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及中国有机米联盟机构合作,培训稻米人才50多人次。

 

 

 

 

罗定把外出乡贤作为促进罗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整合回乡投资创业、参与社会管理的乡贤资源,组建乡贤理事会,构建起“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从捐资修路到投资建校,他为家乡做了太多贡献!”说起卢大海,家乡百姓无不点赞。15岁独自离家,外出闯荡的他,如今已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事业之外,卢大海的另一重身份是太北村的“外挂村官”和太平镇“镇长顾问”,主动承担为改善家乡落后面貌而筹集资金任务,并多方牵线招商引资。

 

罗定还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以乡情招商,吸引一大批乡贤企业家纷纷回乡投资兴业:中材水泥、华润水泥、中广核风电、中顺洁柔、一力药业、铨欣照明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在乡贤的引荐下相继落户罗定。

 


 

 

 

2、中山经验

 

 

 

《中山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卫生户厕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4万元;到2027年,农村面貌根本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全部行政村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5万元以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中山出台的《方案》着重提出了要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聚集,培育壮大乡村本土人才。


具体包括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科技人才下乡工程以及新乡贤返乡工程等。


全面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认定管理、生产经营、社会保障、退休养老“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

 

培育各类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员、家庭农场主、经纪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完善市、镇区、村三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机制,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50岁以下从业人员全员培训。


支持“领头雁”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培育

 

 

 

支持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落实扶持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以及税收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政策。出台鼓励农民创业政策,将“政银保”融资模式推广到农村创业企业。


另一方面,中山将实施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制定符合市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乡村专业人才评价标准,探索建立以知识品德、实用技术、劳动创造、带头示范、生产实绩、社会公认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支持中山市辖区内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服务乡村类专业和课程,针对性培养充实农村教师、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农技推广员、养老护理员、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才队伍。拓展乡村专业服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市镇招录相关专业事业编制人员,按照招录人员的10%比例招录镇村基层专业服务人员。镇区事业单位按30%的比例统筹安排当年以考察方式直接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到村委会工作两年。

建立健全乡村专业人才培训和职称评定机制。制定乡村工匠培训和评价办法,鼓励支持本地工匠依规承建乡村小微工程。此外,参照师范生“上岗退费”政策,对扎根农村就业创业或服务农村时间达到3年的高校毕业生,经核准可退补大学学杂费。

 

另外,中山还将实施科技人才下乡工程。“落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同时,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建立“研发团队+农技推广体系+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信息入股等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乡村大学实操指南


▉ 培育“领头雁”

通过采用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独特模式,围绕创业富民、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乡村发展与治理、大学生村官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课题,实施项目路演板块、模拟创业大赛等大胆创新。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对村“两委”成员、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等带头人进行培训,观摩经验,开阔眼界,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等。将有经验的乡村作为培训基地。


 

 

 

 

 

 

 

▉ 鼓励“高精尖”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除了国际领先的科研能力外,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还要有成果转化的能力,服务产业“顶天立地”。对于一些农业院校来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为其搭建了一条人才成长的“快车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16年,原农业部启动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资助项目,首批25名青年人才获得资助,党的十九大代表、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沈玉君正是其中之一。

 

为了研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她到过全国100多个种养大县 , 深入254个养殖场及167个有机肥厂调研取样 , 研发了粪便堆肥清洁生产技术工艺 , 获得专利5项,为近100个地方及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 有效推动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作 , 呵护着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期间 , 沈 玉君说的最多的也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虽然我们的工作是和畜禽粪便、秸秆这些又脏又臭的东西打交道 , 但是我们科研的目标是非常美好的 , 是让农业更绿 , 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 留住“土专家”

农业转型离不开创新驱动,不少种地“老把式”赶不上趟,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可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往往面临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尴尬。如何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人才评价“指挥棒”十分重要。创新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十分关键。

 

 

 

 

带领农民脱贫就能评教授,去年在贵州变成了现实。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年的贵州省盘县蔬菜技术服务站工作人员陈林 , 因为协办企业带领当地29万人脱贫致富 , 在贵州服务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专项职称评审中 , 破格获评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职称。

 

曾几何时,教授、“正高”等职称对“土专家”“田秀才”来说可谓高不可攀。如今,不只是陈林,越来越多的可喜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30多年来获发明专利61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邱汝民虽然是远近闻名的养蜂专家,却因为学历、英语等不过关被高级职称“拒之门外”。去年 , 浙江改革农业职称评审制度,首次把面向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的职称评价体系适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像邱汝民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共有43人获评高级职称。

 

为此,农业农村部积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向基层倾斜,组织开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越来越多的基层一线农技人员晋升为正高级职称。

 

 

 

 

▉ 吸引“金凤凰”

强农惠农、创业创新政策的推行,是引来乡村人才的关键。据调查显示 , 2014年以来是我国农村创业创新的高速增长期。与此同时,外出农民工增速持续回落,各类返乡下乡双创人员已达700多万。其中,农民工占480万,科技人员130万。

 

 

 


不同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年青人返乡创业是“面朝屏幕背朝云”,利用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农村注入新活力。


如今,农村双创人才又迎来新利好。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提出要激励更多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力争到2020年,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40万人,建设300个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

 

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为此,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建立了“农村创业创新工作推进协调机制”,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在财政支持方面,浙江省对大学生农业创业人员每人补助1万元,连续补助3年;广东省2017年安排5000万元优先支持返乡下乡创新创业项目;江西省、四川省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和个人,连续3年给予50%的厂房租金补贴。在金融担保方面,山西省政府投资1.5亿元成立了创业扶持融资机构;江西省对符合创业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给予最高10万元的担保贷款。

多方政策支持下,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渐成气候,成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强大动力。

 

 

 


千仓万箱 , 非一耕所得 ;干天之木 ,非旬日所长。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更非一日之功。要建好乡村这所接地气的大学,多渠道构建和培育乡村振兴的人才体系,一方面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同时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农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此外,要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力量,服务农业发展,施行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与此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

 

 

 免责声明:东方创美网站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分享和交流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和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注明作者,我们不再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案例分类
农旅融合 乡村振兴 文旅文创 亲子研学 景区升级
电话:(86)400-066-1218
手机: 13720055250(胡经理)
邮箱:ocb@ocbbj.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北三环第三置业大厦A座7层
网址:http://www.ocbbj.com
京ICP备 11007161号 Oriental Create Beauty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