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位于安徽巢湖黄麓镇,童家岗属于镇中心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建筑较为密集,已形成成熟的村落格局。作为传统镇域商业市集,童家岗村地位日渐没落,临路两条商业街日渐萧条,农业产业以传统水稻、小麦、油菜种植为主,亟需引入替代产业。随着巢湖半岛国家农业公园的开发,将为童家岗村及周边区域带来新的旅游发展机遇。
通过对童家岗村的调研,我们发现童家岗本身并不是传统古村落,其文化底蕴更多的与周边地区呈现一种共性,除建筑带民国风外,文化个性并不鲜明。对于童家岗来说,要做的就是从巢湖乃至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选择与乡村旅游发展最为相关的文化,引入并且抢先一步占有并做出品牌。巢湖是盛产民歌之乡,巢湖民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且多反应乡村生活。目前,巢湖民歌缺乏现代市场热度,延展空间大。因此项目组创意性的提出童家岗可承接巢湖民歌的影响力,抢占巢湖民歌的品牌,打造为“南巢歌会”的乡村载体。
依托巢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农业公园项目开发的契机,紧密对接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核心导入巢湖民歌文化,结合民间工艺工坊,从村落环境改造与产业升级换代出发,重点打造以“巢湖民歌”为亮点,民国风、民歌、民间工坊为代表的“三民”主题旅游民俗村落,创新传承巢湖民歌,唱响民歌第一品牌。
平面布局图
重点项目策划:
乡间小调
乡间小调是童家岗的休闲品牌,利用民居的晾台和屋后空间,通过景观打造和休闲业态引入,打造有乡村情调的棋牌、茶室等休闲产品。利用现有建筑的晾台,拆除危房,结合湖面水景打造,通过晾台景观打造,形成层叠错落的晾台景观和休闲空间。对水塘环境进行改造,通过临水栈道和挑台的建设,打造滨水休闲空间。同时,可以依托水面举办小型的民歌表演,人们在外围茶馆、晾台欣赏。
乡间小调改造
乡间小调改造
重点项目策划:
十二乐坊——打造巢湖民歌研究与传承基地
巢湖民歌中有很多以“十二” 数字命名的歌曲,隐喻着月令文化。本项目承接巢湖民歌的民俗品牌,依托民国风的时代定位和乡土建筑,结合民歌中体现的场景,如“摘石榴”、“望风采柳”等,通过植物搭配和民歌场景再现,重点包装12户民歌主题院落。对村民进行包装和培训,结合传统农事活动和农家手工农产品,每家每户有民歌演出,以情景体验的方式促进巢湖民歌的传承和活化。引入巢湖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设置巢湖民歌研究基地,促进巢湖民歌的传承与保护。重点沿村落外围布局,结合水面、田园,改善环境,通过特色包装和统一规范,打造临湖唱皖民歌主题乡村院落。
十二乐坊——望风采柳
十二乐坊——望风采柳:依据巢湖民歌《望风采柳》中的场景,结合民歌元素,打造民歌主题院落。
十二乐坊——望风采柳
十二乐坊——望风采柳
十二乐坊——望风采柳
民国风情街
沿烔中路两侧的建筑以民国风进行统一包装改造,结合现有餐饮、售卖业态,同时引导村民开展民国特色主题业态,形成一条特色的民国风情商业街。统一标准、业态引导、改造控制、监督管理、独户经营,融入特色餐饮、民国小吃等业态。
企业可与村民合作经营,重点包装民国照相馆、民国服装店、民国美食等5-6个特色店铺,引领整条街区的文化氛围。
童家工坊
依托民国风的时代定位和乡土建筑,对当地老年人及妇女进行包装和培训,并适当引进传统手工艺人,创建工坊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安徽百年农村生活的演变。
依托传统农事活动和农家手工艺,如磨豆腐、手工绣花、织布、剪纸、织网、木雕、手工腊肉等,以原生态、纯手工的方式,村民每家每户主打一种传统手工作坊,打造“乡土回归,重拾记忆”的农村旅游体验作坊,未来可形成童家岗作坊式产品品牌。
融入农村礼俗和岁令时节的活动,如六月六晒霉、掸尘等,举办乡村民俗活动。对现状红砖民宅进行改造,通过业态引导和统一规范,重点包装5-6户手工坊。
农产品电商线下体验中心
依托项目的区位优势和加侨集团的农业资源,结合现代农业电商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搭建农产品电商线下体验中心。通过孵化政策,吸引农产品电商平台入驻,同时打通电商与当地农民之间的农产品对接渠道,优化当地良好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民致富。
公共卫生间设计
道路改造
水井改造
民居环境改造
案例分类 | ||||
农旅融合 | 乡村振兴 | 文旅文创 | 亲子研学 | 景区升级 |
|